異位性皮膚炎為一家族遺傳性疾病,根據統計50%的患者在一歲前便會有皮膚的症狀,而這種皮膚病的患者約有 80%會逐漸合併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等其他過敏症狀及血液中IgE較高的體質,而家族的其他成員也常有類似過敏的疾病。
嬰幼兒出現的症狀為臉頰或四肢伸側有紅疹、脫皮,隨著年紀增長多數病灶好發於四肢屈側,如頸部、肘窩及膝窩,嚴重的搔抓有時會造成苔癬化,皮膚增厚,或是造成色素沉澱,對患者的生活品質造成干擾。
50%患者到了二歲以前可逐漸減輕,而絕大部分到了青春期會幾乎痊癒只留下容易發癢及過敏的症狀。
其影響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溫度、季節
熱、溫度變化大或出汗都會加重癢感,因此在夏天儘量避免日曬或劇烈運動,且應待在有冷氣空調的室內。到了秋冬之際溫度下降會造成皮膚乾燥,加重皮膚乾癢的感覺,必須多塗以保濕乳液或凡士林。一般而言溫暖、乾燥且溫度變異不要太大的地方對他們而言是比較有幫助的。
沐浴、清潔
用太熱的水或鹼性肥皂清潔身體都極易使身體變得太乾燥而更加容易發癢,洗澡時可在澡盆內加入一些沐浴油或特別適合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肥皂以減少清潔時皮膚的水分散失。
環境
在較髒的環境下容易刺激發癢,尤其對於灰塵或塵蹣過多的物品,如羽毛、棉花枕頭,絨毛玩具、羊毛或寵物的毛、或厚重的窗簾、地毯製品都應儘量避免接觸。
衣物
儘量穿著柔軟、舒適、不緊密的衣服,布料上則應避免毛料而多選擇棉質布料。
感染
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由於經常搔抓出傷口所以易受到細菌或病毒(如,單純疱疹等)感染,相對的這些感染亦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因此一旦產生傷口必須特別小心處理以避免嚴重性的感染。
飲食
目前並無醫學證實哪一種食物會使病情惡化,但如果病童吃了某種食物會使病情加重時則應儘量避免。若病情難控制,嘗試避免以下食物,包括:牛奶、蛋、海鮮、花生,看看是否有改善。